主講老師: 高曉嘉(培訓費:1.5-2萬元/天)
工作背景:
《團隊管理與領導力》沙盤認證講師《全腦表達》沙盤認證講師《團隊目標管理》沙盤認證講師《情商加速器》沙盤認證講師《結構性思維》課程認證講師《表達力》課程認證講師《創(chuàng)新思維》沙盤認證講師《TOC ...
主講課程:
1.《結構性思維系列課程》(職場思維力、職場寫作、報告輔導、問題分析與解決)2.《團隊管理與領導力沙盤》(領導力修煉、團隊協作、團隊驅動力、團隊變革)3.《全腦表達沙盤》(左右腦表達訓練、創(chuàng)新...

職場金字塔原理思維與工作匯報呈現課程大綱詳細內容
課程分類: 工作匯報金字塔原理
課程目標:
1.幫助學員掌握金字塔原理構建工具與方法,養(yǎng)成多維與系統(tǒng)思考的習慣
2.使學員運用金字塔原理表達的框架,使工作匯報觀點明確、邏輯嚴密、表達精準,具有說服力
3.實戰(zhàn)演練與輔導,促進學習轉化,使學習成果顯性化、實操化
4.促進組織工作溝通效率的提升
5.促動組織內部實踐經驗的沉淀與萃取
課程對象:
課程時間:2天(6小時/天)
前言:全新思維
全新思維——全腦的運用(左腦思維框架&右腦思維力量)
結構化思考訓練的原則
結構化的力量
溝通三角模型
避免無效表達的三要素
第一單元構建金字塔原理思維
一、思維的力量
1.思維帶給我們的力量
2.思維對我們的影響
二、結構的作用
1.什么是結構
2.結構的作用
互動測試:神奇的結構
三、金字塔原理思維的四個特點
導入:情境模擬——高效的工作匯報
1.結論先行——“以終為始”
1)利他原則
2)綱舉原則
2.上下對應——“有理有據”
1)講理原則
2)嚴密論證
3.分類清楚——“涇謂分明”
1)MECE原則
2)全面布局
4.排序邏輯——“無施不可”
1)合理原則
2)優(yōu)選矩陣
5.結構性模型認知與構建
默認公開原則
情境演練:構建工作匯報結構圖
四、金字塔原理思維接收信息的四步驟
案例演練:聽話分析信息鏈
1.第一步:識別——識別信息中的事實與個人觀點或判斷
1)三要素
2)識別
2.第二步:對應——找到事實與觀點的對應關系
3.第三步:結構——畫出結構性關系圖
1)結構
2)三種子結構
4.第四步:表達——概括主題句
五、金字塔原理思維工作實戰(zhàn)訓練
1.目標結構圖分析
2.基于工作內容構建結構圖
3.一句話精準概括表述
第二單元:金字塔原理思維縱向的疑問&回答式結構
一、自上而下的疑問/回答式結構
1.疑問/回答式的步驟與方法
1)設定場景
2)確定主題
3)設想問題
4)回答問題
2.案例分析與演練:“公司營銷策略的制定”
二、自下而上的概括式總結
1.從“標題黨”看層層遞進的方法
案例分析:“最有商業(yè)價值的報告”
2.識別沒有內容的主題句
3.羅列內容要點
1)關鍵詞與邏輯關系
2)主題與內容結構對應
4.概括總結形成主題句
1)主題句公式
2)核心詞、專業(yè)詞匯的掌握與運用
3)事實與情感的雙因素關注
4)情境與語言的情緒效果
情景演練:繪制公司產品/服務宣傳結構圖與宣傳稿
第三單元:橫向的演繹與歸納邏輯結構
一、演繹論證結構
導入:案例分析——“打動心動”
1.演繹論證的定義
2.演繹論證的兩種形式
1)標準三段論
2)常見式三段論
二、歸納論證結構
1.歸納論證的定義
2.歸納的三種形式
三、歸納與演繹的轉換
1.歸納結構與演繹結構的識別和運用
2.歸納式結構圖及利弊
3.演繹式結構圖及利弊
4.歸納論證與演繹論證的相互轉換
案例分析與演練:優(yōu)秀工作案例展示與分析
第四單元:序言的講故事結構
一、序言結構的要素模型
1.S:背景
2.C:沖突
3.Q:疑問
4.A:回答
案例分析與演練:序言魅力
二、常見的序言模式
1.標準式
2.開門見山式
3.突出憂慮式
4.突出信心式
第五單元:結構匯報的六大框架
一、時間框架——使人放松的結構
從時間維度推進表達
二、空間框架——隨處可用的結構
從空間維度使表達形象生動
三、支點框架:——嚴謹、審慎的結構
從邏輯與客觀塑造表達的嚴謹度
四、鐘擺框架——兼顧多元觀點,創(chuàng)造雙贏結果的結構
五、變焦框架——使表達呈現多樣化,并使焦點突出的結構
六、遞推框架——根據邏輯層層推進,使表達無可辯駁的結構
第六單元:工作匯報實戰(zhàn)與有效呈現
一、結構思考與表達框架的構建與整合
二、工作匯報溝通的三要素
注意力的連接,信任度與情緒度,讓聽眾幫你完美表達;
三、怎樣提升工作報告的呈現力
邏輯/清晰/羅列
四、工作報告的三大原則
1.做“斷舍離”,精簡內容,突出重點
2.換位思考,重視體驗,適合觀看
3.化繁為簡,概念形象化,隱形顯性化
五、課堂學習成果展現與輔導
總結Q&A——學員與講師交流
【特別說明】
上述課程內容為通常版本。在確定授課前,老師會提前與相關人員做進一步溝通。通過訓前需求調研和需求分析,確定培訓目標,并根據企業(yè)實際情況調整課程實施和內容。